close

哪裡跌倒,哪裡躺好。(好啦這不是我講的,是《人生消極掰》的宣傳標語)

《人生消極掰》是強尼戴普在2018年主演的電影。今天就是要來講這部片。我想要從敘事方法、角色安排來評價《人生消極掰》,除此之外,我也想聊聊他的主旨以及主角的設定。開始之前:我第一次寫影評,所以大家就多指正吧。

如果人生只剩下六個月的時間,那你想要怎麼活?

這個問題應該很少人想過吧(不是咩,誰會設定自己只能活六個月啊)。不過沒想過也沒關係,這部電影可以帶著你一起想。 

《人生消極掰》在講一位呆板、拘束的大學教授理查德的故事。

他得了肺癌;醫生跟他說,如果不接受治療,人生只剩下六個月的時間;接受治療的話,可以延長一到兩倍,也就是12~18個月的時間。理查德回家後決定跟妻子維諾尼亞、女兒奧莉薇亞討論這件事,偏偏妻子坦承出軌、女兒出櫃。

因為理查德認為自己的整個人生已經完全亂掉,所以他選擇不要治療。而這部電影就在講他如此選擇之後,「放飛自我」的生活,不再被世俗的規定和常理規定。在行為瘋狂的同時,他也(算是)認真的跟身邊的人告別。

Ps. 大家抱歉,我整個禮拜完全沒更文,因為我第一次寫的影評被說是「太迷妹」,所以我整個冷靜下來重寫,寫了好久。



預告片

那在開始之前,我放一下預告片好了。沒有看過的人可以先看一下預告片,然後去找電影來看;預告片後就重雷囉,所以自己斟酌閱讀。



敘事手法超任性,直接從病發開始

我覺得這部片很任性

電影一開始,就是理查德跟醫生在談話;並被告知只剩下六個月的生命。這個設定等於:「讓觀眾在不認識這個角色的情況下,就要陪著他走上人生最後一段旅程。」

這樣的安排會讓受眾對人物的共鳴不夠,因為前面沒有任何劇情讓我們認識他;變成說,觀眾需要一邊看著理查德走向人生的終點、一邊理解他,而不是在認識理查德之後,才陪他跟世界說再見。

這帶來一個問題:電影的前段也有很多地方是「感人的」,但是因為那時候觀眾還不認識理查德,所以就沒什麼哭點,我覺得有點可惜。

舉例來說;理查德在知道自己得肺癌、人生就快結束,所以他想要好好的跟妻子、女兒說這件事;偏偏他們兩個也都有「糟糕的消息」要跟他說。他女兒出櫃(出櫃就是承認自己是同性戀)、老婆出軌。

後來在隔天晚上,出軌的維諾尼亞問理查德,為什麼沒有把自己趕出去?

理查德就跟他說,因為自己覺得既然已經娶了她,就應該好好照顧他;又說即便付出不被回覆,也會繼續愛維諾尼亞。

如果大家在這時候夠理解理查德,就會被他「感動到」,但是觀眾那時候根本不知道他是怎樣的人,所以這個哭點就白費了。

截圖 2022-04-18 上午6.03.13

我覺得如果是其他片子,確定病發之前和之後,會各佔一半。

意思就是說,應該會在前面放一個表現手法,也就是一個可以展現出理查德的大致個性、大致人格的故事;人家說「先讓英雄救貓咪」,那在這裡就應該先讓理查德怎樣怎樣啊。



「乾淨」平淡的劇情

我猜,很重視道德倫理的人,看這部片一定超級痛苦的吧?從充滿髒話的台詞,到亂倫、濫交、嗑藥等等,各式各樣莫名其妙的事情一大堆。有人看不下去嗎?

但其實我個人覺得,《人生消極掰》是一部⋯⋯很純樸/舒服的電影;因為都只是由一個一個生活事件組成——雖然他們的行為都有夠「瘋狂」——但是已經趨近於所謂日常,少了一些誇張的效果、不可能發生的奇事。

在拍這部片之前,強尼戴普拍了很多「用臉賺錢」的片,賣點似乎都是強尼戴普的角色(像是愛麗絲、怪獸等等)。不是說我不喜歡這些電影,我超愛強尼戴普的葛林戴華德(所以拒看怪獸3);只是,身為一個非常死忠的粉絲,不免覺得他有點被公司利用了,會覺得「啊還不是強尼戴普的帥樣/角色詮釋救了這部片」這樣。

雖然不免邊看邊覺得「哎呦那麼廢還是那麼帥」——但這部片的重點和賣點真的已經脫離「臉」了。

說到臉,裡面滿長時間理查德的臉都是這樣:

Review: Johnny Depp is miscast in the out-of-step comedy-drama 'The  Professor' - Los Angeles Times

我猜會有這個臉是因為,理查德的角色設定需要,強尼戴普的戲變得比較內斂、正常,可能他不習慣吧?雖然還是玩世不恭,但已經少了什麼葛林戴華德的偏激、瘋狂帽客的濃妝豔抹/奇怪口音,或是傑克船長的蓮花指啊,奇怪走路姿勢這類的。



角色安排:大學裡

我覺得他的好朋友彼得(強尼戴普在電影裡面的好朋友怎麼都叫彼得⋯⋯)是一個不錯的設定,性格很完整。雖然是學校的行政幹部,但是有軟弱的一面;很照顧朋友,但其實只是顯出擔心自己失去他之後會孤單。

電影裡,理查德負責消極,彼得負責「希望事情變更好」(就像他帶理查德去心理輔導啊~)

Movie Review: Johnny Depp looks for life's second chance as “The Professor”  | Movie Nation


另外,班上有一個女學生,明顯對理查德的行為模式很有意見。

當時理查德跟學生說,只要是永遠被當的,不要繼續來上課,他會直接給C;不想學的、只是被逼來的、來賺學分的,也請離開,會直接給B;總之剩下來的人就是真的喜歡文學、真的想上課的人。

那個學生是其中之一,但他明顯對理查德很有意見,而理查德也明顯對他很有意見。

比如說那個女生永遠在瞪理查德,永遠臉上寫著「這肖孝」;而理查德在女生做口頭報告的時候,直接打斷他,要他回位置、不樣講了。

下面那張照片就是理查德要女生閉嘴、坐下的時候😂。

Professor Johnny Depp says goodbye to the rules, hello to himself | Johnny  Depp | The Guardian

這個設定其實是一個鋪墊,為了用女學生的拘謹,去凸顯理查德的狂放。

但我以為這個設定是有更多意義的——不免覺得有點可惜——我一直以為這女學生最後會被理查德影響,或是反過來影響理查德(畢竟他們相反),但其實完全沒有。應該要讓理查德、女學生(真的忘記他叫什麼)有多一點摩擦咩。

話說,理查德快速篩選學生的影片在這兒:



理查德這個人

終於可以講理查德了!

連接到第一點「任性的敘事手法」,那樣的安排造成最大的bug其實不是損失笑點、哭點,而是讓大家搞不清楚理查德這個人,這也影響到了主旨的傳達,所以我覺得那是電影安排的最大敗筆。

大家知道其實理查德很軟弱嗎?知道理查德的個性是很拘束的嗎?

應該有人沒發現吧?

會有這個問題就是因為,前面沒有放「正常生活」裡的理查德給大家看,加上強尼戴普本來就常演一些怪裡怪氣的角色,所以我們很容易先入為主的覺得「反正理查德本來就很狂」,而這真的完全不對。說到怪裡怪氣⋯⋯你自己看:

Unremarkable 'The Professor' Attempts to Convey a Message Bigger Than its  Conflicted Plot – Screen Queens

這就大大地影響了主旨的傳遞。大家應該都會覺得這部片很激勵、很正向,在叫我們要學習理查德,勇敢做自己、享樂人生,不要管一大堆有的沒的。

但其實說實在,這個電影其實在跟觀眾說:你可以透過消極來休息,但記得要離開、繼續往前走;而不是要放飛自我、隨便你想幹嘛就幹嘛。

其實理查德並沒有「好好的活著」,他的所有行為其實都透露出「他放棄了」,他其實不勇敢,反而,他的行為讓電影透著(不明顯的)消極、逃避、恐懼、放棄等等。

與其說他拋開自己原本很重視的禮教、規矩、勇敢做自己,不如說是因為他「覺得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什麼希望可言」,所以決定隨便亂搞。他得肺癌,但開始抽菸,還酗酒、嗑藥,這全部都是殘害自己的行為

其實他是因為「反正我要死了」,那「就沒什麼好照顧自己了」;這就凸顯其實他很膽小,他並不是放飛自我做自己。他根本不知道他要什麼,他只是專門挑著大家不會去做、覺得很ok的事情做而已。


"Richar, what happened between us?"(維諾尼亞:理查,我們倆之間到底怎麼了?)

"What happened to us? This is life."(理查德:我們怎麼了?這就是人生。)

這是理查德對跟妻子的對話。

說實在,這都是表現出「他懶得解決問題了」的台詞。「這就是人生」的潛台詞其實就是「不是我的問題」、「我也不想說是你的問題」,總之就是「環境的問題」。這明顯就是不想想問題、解決問題啊。

其實更好的翻譯是:「理查,我們兩個之間到底有什麼問題?」

而理查德就回答他:「能有什麼問題?這只是人生。」

(maybe語境關係,我常常在英文的語境裡,所以比較好get到這句話其實不是瀟灑,是消極?)


還有一個:

奧莉薇亞(女兒):「為什麼你跟媽還在一起?」

理查德:「喔,哈哈哈 *😀⋯⋯呃,我覺得⋯⋯上了年紀之後,你會想要留著另一半,這樣人生不順遂的時候就可以,就可以說是他的問題。」

奧莉薇亞:😒???

理查德:「但其實不應該是這樣,關係不該是這樣的⋯⋯可惜很多人的婚姻都是這樣。」

而「留住一個人,才可以怪他把自己的人生搞成這樣」也是一個消極的台詞,不想管、不想把人生變好,只要找一個人怪罪來自我安慰就好。

他雖然的確愛維諾尼亞,也不想跟他離婚,但其實這只是自我欺騙;他騙自己「我沒有問題,誰叫他要出軌啊,我還那麼大仁大義的繼續讓他住我家欸」罷了。


總之,理查德的不在意、瀟灑,其實都只是對自己的軟弱所產生的保護色。他自己一個人的時候,他常常情緒崩潰;但只要旁邊有別人,他就會很「看透世俗」、很開放。或許其實這兩者是同一件事。根本是同一個選擇,只是不同的面相,理查德展現給其他角色他選擇放棄後的瀟灑,但其實觀眾可以看到他選擇放棄後的絕望。

下面的人從左到右是不知道、彼得、理查德、奧莉薇亞(女兒)、不知道:

The Professor (2018) - IMDb


理查德的感情和影響力

但其實這個電影也有處理得很妙的地方。

只要你知道理查德其實不是在享受人生,而是消極的放棄自己,你就會看到為什麼「妙」了。

他很消極、做各種鬼事,雖然他讓自己原本就已經亂掉的人生更加脫序失控,但也意外的拉進的他跟人之間的距離。

他已經放棄了,所以對女兒是同性戀這件事表現出「支持」,讓感受到支持的女兒更親近他;

他奇怪的教學方式,讓他變成大學裡最莫名其妙的教授,就有學生很吃這套、更多願意跟他相處;

他快要離去,所以彼得(好友)更加把握時間跟他在一起。

裏面最讓我覺得難過的是他跟他妻子的感情。在電影的大部分,他都遲遲沒有面對他跟他妻子的關係;一直到最後一刻,他才意識到自己其實一直以來都「太呆板」,沒有好好珍惜維諾尼亞,但他真的很愛她;也好在理查德用了一段獨白,整理了自己的心、跟妻子道歉。



結局

Movie Review: Johnny Depp looks for life's second chance as “The Professor”  | Movie Nation

這部電影最成功的安排,我個人覺得是結局。

理查德不想在親友面前死去,便決定要「去遠方」(奧莉薇亞站在大雨中目送他真的超好哭),他開車到了一個T字路口,便停下來決定要轉右還是轉左。

那看果電影的都知道,理查德最後選擇直接開進前方的黑暗裡;那時鏡頭慢慢拉遠,看到理查德開著車,行在根本不是路的地方,然後慢慢消失在視線範圍內。我覺得這是電影裡,理查德第一次「選擇」走向未知、勇敢去做;他跟其他情節階段裡的自己一樣,還是選擇了大家不會選的,但是不是為了逃避、不是因為他不知道怎麼做,而是他真的放開了。

他「放開了」,是因為他從電影一開始的完全封閉,中間慢慢處理了自己跟不同人的關係,最後把自己最重視、但也最不敢面對的婚姻關係也解決了,所以他已經沒有理由懼怕,反而可以開始另一場冒險。

我看完的時候,曾經在思考這個運鏡是不是在暗示理查德最後真的死了?

但後來我發現不重要。

因為:他的一生都很封閉,直到肺癌奪走了他的希望,他便放棄了自己,卻在放棄的同時,意識到事情不該這樣,也慢慢的把問題解決了。該講的話講了、想做的事做了,理查德膽小、愛逃避、生活行屍走肉,但終於在生命的最後,他找到了自己活過的證明。

既然如此,為什麼我要追究他最後死不死呢?這不是重點啊。


無聊補充1: 我最喜歡的台詞

這部電影可說是「名言塞滿滿」,下面放一個我最喜歡的:

"In each and every moment we're composing stories of our lives, let's aim to make it a meaningful read, or at least an interesting one"

(我們人生中的每一時、每一刻都在撰寫自己的生命故事。讓我們把故事寫得有意義⋯⋯至少要稱得上有趣。)

這是理查德在酒吧跟學生講的話。有點想當他學生欸!下面是一張就是理查德突然約學生去酒吧,然後開始講人生的照片。

The Professor' Review: The Lessons He Learns Along the Way - The New York  Times

 



無聊補充2:電影的標題,幹嘛一直改來改去

啊,說到髒話:其實在取這個「像在罵髒話」的標題之前,這部片很「乖巧」的叫做《理查德的告別》,更久以前則叫《教授》。不像中文標題越改越「廢」,英文標題越改越保守,從一開始的"Richard Says Goodbye",到後來直接叫做"The Professor",就很⋯⋯平淡。

我對《人生消極掰》還有一個比較私心的評價,就是:強尼戴普的聲音超好聽的啦~大家要看拜託要聽原配!不要聽中文發音啦!

真的很好看啦,好笑又好哭,推薦哦。

Abberline Rei Armacost

 

arrow
arrow

    Abberl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